六万元借款的“心”结局

2025-07-07 08:40
来源: 宣恩县人民法院
    浏览: 114

“龚法官,这六万块钱我们回去凑一下,一定给我丈人一个交代。”今年7月,发生在宣恩县人民法院执行局调解室内的这一幕,让在场的每个人都为之动容。

这笔裹挟着父女亲情、婚姻爱情的账,历时7年,通过法院柔性执法,终于在炎炎夏日,融化了每个人心头的坚冰。

父女之债,女儿称无偿还能力

2018年,被执行人赵某为购买婚房,向父亲借款共计6万余元。后赵某一直未偿还这笔借款。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干警多次执行该起案件,赵某始终以无偿还能力为由,不主动履行还款义务。

一笔未了的债务,成为了横亘在父女之间的一道心结。

2025年初,年事已高的父亲不幸身患重病,急需大笔医疗费用治疗。面对高额的医疗支出和女儿仍未偿还的债务,无奈之下,父亲再次向宣恩法院执行干警求助。“法官,请你再想想办法,这是我的救命钱。”老人的话令人揪心。

案件转机,新家庭与父亲会面

“救命钱”等不得也拖不得。执行员第一时间重启执行程序,对赵某的财产状况和生活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

经深入查证发现,被执行人赵某已离婚并再婚。执行干警敏锐地意识到,现任丈夫的态度可能是解开困局的关键。这一信息的掌握,为案件执行提供了新的突破口。

2025年6月底,执行干警依法传唤了赵某及其现任丈夫。法院调解室内,执行干警向赵某及其现任丈夫详细阐明生效法律文书的严肃性、拒不履行义务的法律后果,并着重从情理角度,耐心向赵某及其丈夫说明申请人的困境,年迈重病,急需救命钱,引导他们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执行干警深感,此案不仅关乎债权实现,也关乎亲情修复。

连夜筹钱,当晚敲定还款方案

经过沟通,赵某的现任丈夫在调解室当场表态,愿意与妻子赵某共同承担这笔债务,解决老人的燃眉之急,“龚法官,你的意思我听明白了,我们回去就马上筹钱,一定把钱拿过来,老丈人不容易,我们以后也会多去看他。”

第二天下午六点,执行员接到赵某丈夫电话,表示钱已经筹完,可以履行。7月3日,随着案款全部汇入法院执行账户,这起历时数年的家庭借款纠纷执行案件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不仅解决了老人的燃眉之急,更修补了亲情的裂缝,让司法裁判所蕴含的公平正义,最终以最温暖的方式抵达人心,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