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颖
新年伊始,由于岗位调动,我来到了刑庭。之前还有同事开玩笑说,去刑庭之后,会变得忧伤起来。我当时不以为然,只作玩笑,现在想想,的确是这样的。不为别的,只是忧伤那些花季少年的无知妄为,只是忧伤那些不幸被委屈的天下父母情!
元宵刚过,又是几个案子审完。国徽依旧,案犯父母的眼泪在地上冷冷地挥散,我的心却颇不平静了。十六七岁的孩子,为了自己的私欲,盗窃了一辆摩托车。庭上,他残疾的父亲坐着轮椅在一旁默默的不作声,老泪横流,不想昔日天真的孩童竟然沦落如此。他曾经和每个父亲一样,盼望着儿子能够有所为,但毕竟是亲骨肉,他还是希望在法律的严惩下,给迷途的儿子以不懈的挽救。法官当庭宣判后,父亲一个劲的问,还有多久可以出来,当确认只有几天时,他重重的舒了一口气,对儿子说,那天会去接他,让他好好在门口等着;儿子默默无语,似乎并没能体会到父亲的百感交集。最近审理的一个案子是关于一个快五十岁的儿子,因为家庭琐事,用梭镖将自己年近八旬的母亲双臂打断,事故发生后因未及时治疗,母亲的双臂红肿,尺骨都可见了,但母亲却对犯错的儿子没有过多的责备。
看到这些,每每让我感叹,父母与我们结缘的开始,就已将自己的大半辈子心血倾注在了子女身上。不奢求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只是祈祷我们一生平安。哪怕自己苦点、累点,也只想给我们铸就一个可停泊、安全的港湾。中国家庭向来如此,这是几千年来中华文明的内涵所在。因为家不必要一定是讲理的地方,但家一定是讲爱的地方。无论多少的迷失与仿惶,父母之爱都是你坚信的家园。记忆中,与父母的那些吵闹、欢笑,已是我们人生剪影中,不可或缺的装饰;而那点年少的愁、无知的伤,也只能是成长的一页页片段。剪不断的依然是亲情的忧思,尝不尽的还是浓浓的爱意。现在想想,即使是吵闹也是心底的温暖,就是唠叨也能滋润心田。
正如那首《时间都去哪儿了》唱到:“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交给他,只为那一声爸妈……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父母之于我们,就是宽广的胸怀,包容我们所有的阳光与晦暗,陪伴着我们经历那些浅浅淡淡的过往,却又在不显眼的角落,默默的鼓舞着我们。
时间都去哪儿了,时间都去哪儿了,我们跑不过时间的脚步,跳不出流年的桎梏。父母那被岁月染白的双鬓,只能由我们好好照顾。“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行孝莫等闲,看看父母们那沧桑的脸庞,想着自己身后这幸福的支柱,昔日的游子,放下灰暗的双手,去做一个让爸妈笑逐颜开的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