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06 08:53
浏览: 1318

   

作者  田伟

我家在沙道沟镇玛瑙湖村,虽然这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地名,但是因为地处鄂西大山区,长久以来,家乡的人们并没有过上幸福的生活。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交通不便,绵延大山、奔涌河流将道路封阻,这些美丽的村庄都是闭塞的世外桃源。

曾经听我祖母说过,祖父年轻的时候,差不多就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在沙道供销社工作。那时他们没隔多久就要上宣恩一趟,将在供销社卖的货物运到沙道沟来。每次去的时候都是天还没亮就爬起来赶路,到了晚上快半夜的时候才能回来。因为那时宣恩到沙道还没有公路,四十多公里的路,他们只能穿着麻草鞋在山间小路步行;而至于那些沉重的物资,则是靠着他们肩挑背驮,运到沙道。那时最辛苦的就是去挑盐,每一担都差不多一百五十斤,大半天时间就要走四十多公里。回来之后,都要休息很久,身体才能恢复。现在我也不知道当时他们走的是哪一条路,但是每次我坐车在宣恩和沙道之间来往的时候,看着旁边的崇山峻岭,我就在脑海里想象着祖父他们一行,在漆黑的夜里,挑着重担,打着火把,在那榛莽斜径上,拼着身上已经不多的力气往家赶路的情景。

到了我开始懂事的时候,宣恩到沙道早已通了公路,但是我却从没有到宣恩去过。我只知道宣恩是个很远的地方,是我们的县城。二〇〇〇年,我在沙道民族中学读初三,代表我们学校,参加了初中级的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那是我第一次到了宣恩。客车从高罗乡板寮村开始,一直沿着“之”字路爬山,渐渐地我们爬到了山顶。从窗外向外面一看,呀!深不可测的悬崖!而车轮下的路是多么的窄,车的一边轮子几乎擦着峭壁,另一边则就压着悬崖的边。我们参赛队伍的领队老师告诉我们,这就是著名的东门关。随后我到宣恩一中上高中,高中三年,每年都有几次往返于宣恩和沙道。虽然坐车,但每次都至少要一个半小时。如果运气不好,碰到交通事故或者路况出现问题,则要等待更久。最让人头痛的是冬天的雨雪天气,路面湿滑,又由于东门关海拔较高,一到冬天,雨雪雰雰,极容易发生车祸,我还记得我读高一放寒假时我们回家,就是我们前一辆客车发生了车祸,我的几个同学都受了伤。

高中毕业之后,我到武汉上大学。离别家乡半年,到放寒假回家过年的时候,我欣喜地发现:东门关隧道通车了,209国道从洪家河、经火烧营过东门关隧道,直到板寮,乘车从宣恩到沙道的时间快了半个多小时。而且新的道路是标准的国道,相比原来的省道,更宽、更直、更平,两边的防护更好,路况更好,再也不用担心像原来的老路那样每隔几天就会发生小范围滑坡、塌方的事情。坐在车上,真是一路畅通无阻。公路外面就是狮子关电站围起的水库,近距离看着那碧绿的湖水,倒映着四周的青山,真是让人心旷神怡。没多久,就进了东门关隧道。一下子从明朗的世界进入到幽暗中,隧道内的灯光显得很微弱,但是我却没有感到不适,相反,我满是兴奋之情。我不停地想象着这隧道到底有多长,我们什么时候会走出这隧道。在我预测错几次之后,我们才终于从隧道里出来。而让人感到惊奇的是:在隧道口的另一边还是雨夹雪的恶劣天气,到了这边则是阴天,并没有雨雪。此后,我们便穿梭在这条路上,在这路的两段寻找、争取、拼搏,这是我人生途中很重要的一段路。

时光飞逝,到现在,差不多又是十年过去了。而从宣恩到沙道,恩来高速已经在前不久通车。其中有几次为了赶时间,我也曾经从高速上走过。在高罗的入口上了高速向宣恩北去,一路上都是高架桥。而且从高罗一直到忠建河大桥,差不多都是平缓的上坡,整条高速公路宛如一条玉带,在山间峡谷铺展。望着窗外那些一晃而过的山头,感觉我们则像在云海里飞驰一般。这份腾云驾雾、但又远比航空工具更为沉稳实在的感觉,更是让人逸兴遄飞。从沙道到宣恩,走高速只能节约短短的十分钟,但是从来凤到恩施,则节约了至少一个半小时。在恩来高速尚未竣工通车的时候,我许多次在来往于宣恩与沙道之间的路上看着它,看着它犹如一条巨龙,缓缓地伸展,坚实有力的足向前一步一步地迈着,走在这崇山峻岭中,然后它的身体就化作这条天路。我想假若在九十年代就过世的祖父复活过来,看到眼前这样的情景,也不知道他会是怎样的惊奇。

当然,世间并没有这样在神话中才有的生物,它是靠我们人,靠我们建设者,兢兢业业,聚沙石成高塔;在这些建设者背后,还有我们的设计者,不拘常理,变异想为现实;而在这些实践者背后,还有我们的领导者,高瞻远瞩,化蓝图作大道!

我们处在一个豪情满怀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勇于梦想,都勇于开拓——从最早的山间小路,到省道,到国道,到高速公路,我坚信,我们的路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