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种子开始成长

——新进宣恩法院有感

2014-02-18 11:15
浏览: 1267

   

张云路

迈出古老的珞珈学堂,别了微波粼粼的东湖南畔,怀着些许激动,些许期待,我来到了风景如画的贡水之滨,走进了人才济济,英才辈出的宣恩县人民法院。此时此刻坐在民二庭办公室的我心情是复杂的,有感激,有兴奋,有忐忑,更有信心和期待。

回想起元月初,当我走进威严雄壮的法院办公楼,看到法院如此优良的办公环境;走进法院食堂,看到法院为我们提供的如此有力的后勤保障;走进法院的健身房、活动室,看到如此完备的运动设施、器材,我着实感动不已。透过此类种种,感受到的是院领导对全体政法干警的关心,体会到的是院高层以人为本的治院理念。说到这里,我甚至还要感谢在全国试点的政法干警招录体制前提供给我的这个机会让我得以进入武汉大学法学院深造学习进而来到宣恩法院效力,这在我看来是多么的幸运、多么的值得高兴。我今天所感受和享受到的温暖让我心甘情愿在这里抛洒热血、奉献青春,为宣恩的政法事业,尽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

都说“一入法门深似海”,自零七年秋天进入法学院至今,转瞬间已经过去了快八个春秋。老师传道授业的苦口婆心、谆谆教诲;分组讨论案例时与同学面红耳赤的争论;到图书馆占座时的起早贪黑;复习司考时的酷热难耐、心急火燎,从本科到研究生,八年寒窗仍历历在目,时至今日,我得以进入法院从事审判工作,学以致用,心情无疑是激动万分的。这种“八年磨一剑”的感觉甚至让我有些迫不及待地想全身心投入法律实务,做一些法律人应做之事。

当然,我的心中也有困惑、忐忑。无论是前辈的叮嘱,或是自己在之前实践活动中的经历,我都能体会到理论和实践的差距,要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我忐忑的是这一课可能我还没有入门,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多观察多提问多学习,绝不做一名呆板的、只会纸上谈兵的书生。走出校门,初入社会,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角色的转换是至关重要的,体现的是个人的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与学校相对单纯的环境不同,在法院或是在社会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可能就要复杂的多,为此我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不断鼓励自己努力适应角色、环境的变化,在不断更新理论专业知识的同时也不断学习社会知识,努力提升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来到宣恩,投身宣恩政法事业,对我来说最多的是信心和期待。选择了宣恩,选择了法院工作,同时又专业对口,这无疑是人生之幸事,我会倍加珍惜这个机会,认认真真的把这份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来悉心经营。来到宣恩已一月有余,深感宣恩法院是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友爱,充满凝聚力的团队。在这里领导开明,关爱职工,同事友善,充满活力,让我很有舒适感和归属感。我想,身处这样一个和谐的环境中我必须给自己定三点做人做事的准则来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己,还望各位领导和同事监督:

一、认认真真学习。永远不放弃学习,无论何时何地,向书本学、向领导学、向同事学,既要学习理论,也要学习实践,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更要观察社会,学习社会知识,争做一名学习型政法干警。

二、踏踏实实做事。按照规章制度和领导的要求。兢兢业业做事,从最细小最具体的事学起、做起。把应做的工作踏踏实实做好做到位,力求做到领导、同事、当事人都满意。

三、谦虚谨慎做人。初来乍到,在日常与领导、同事、当事人的相处和接触中一定做到文明礼貌、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另外我也是初出校园,实践经验极度匮乏,在今后的工作中,须向领导同事请教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更要虚心求教,以求进步。

  一颗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直至枝繁叶茂、发育成材,其巨大的树荫则可以让很多人在树下乘凉。这种通过自我成长而让他人受益的精神就是万千法学学子以及我所一直崇敬的“大树精神”。现在的我作为一个刚刚播种的种子,期待着可以在这里生根发芽不断成长,终成一颗大树,让更多人在公平正义的树荫下得到应得的庇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