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郑家云 董胜
一条条机耕路通到田间地头,一栋栋新建的特色民居交相辉映,汩汩的泉水在农家院里流淌,成片成块的蔬菜、烤烟、药材惹人喜爱……7月14日,笔者在椿木营乡长槽村烂泥坝组,真切地感受到一幅高山新村美景图。
几个木匠师傅正在为村民张祖胜进行特色民居改造。张祖胜一会儿要去集镇购买材料,一会儿又要给师傅做小工,整天忙得团团转。虽然很累,但是他忙得很高兴。
“以前我们这里穷、脏、乱、差在全乡都出名,也难怪别人取名叫烂泥坝组。”张祖胜告诉笔者说:“‘烂泥沟沟湿地多,满田浸水遍地壳,土多地薄面积阔,生活贫困面貌差’,这是外村的人给我们编的顺口溜。我们过去买肥料全靠肩挑背驮,通组公路坑坑洼洼。现在好了,乡里为我们实施“五改三建”和特色民居,又把水泥路连接到各家各户门口,大家心里硬是高兴得不得了。”
中午时分,烂泥坝的天空湛蓝宁静,酷热难当,63岁的残疾人杨明成坐在阶檐前,惬意地乘凉,神情悠然。
这是一栋刚完成改造的两层砖木混合结构的特色民居。好客的杨明成伸出粗糙的大手,憨笑着将笔者一行请进他的家里。雪白的墙壁,客厅连着套间,电视、家具样样齐全。“30年前,我家住的房屋是茅草房,像这样的房子想都不敢想。”杨明成用手敲着白墙,望着花格子窗户,扭头对笔者说。
今年4月,椿木营乡政府将把烂泥坝作为文明新村示范点进行打造,杨明成家的房屋被纳入特色民居建设项目。经过施工专班两个月的紧张施工,上个月底工程全部竣工,全家5口人喜气洋洋地住进修茸一新的“新房”。
政府补钱,干部帮扶,房子建设得美观、漂亮、结实。随行的村党支部委员、长槽药材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胡维成告诉笔者,烂泥坝目前达到沼气池、水、电路、通讯、电视全覆盖,22户特色民居房即将完工,乡里正在积极争取项目将全组实行宽带网络全覆盖……
由烂泥坝向东走不远,笔者见到正在干农活的村民单长生。他对笔者算起“经济账”:5亩地的蔬菜收入每季可得1万元以上,10亩紫油厚朴林每年可获得毛收入1万元以上,去年乡政府号召大面积推广高山优质核桃种植,自己种了近10亩,5年后,每亩基地年纯收入将超过3万元。
近年来,烂泥坝组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在稳定全组蔬菜产业600亩的同时,充分挖掘竹节人参、黄连和高山优质核桃的增收潜力,目前该组已建成紫油厚朴2000亩、高山优质核桃500亩,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近4000亩。
如今,烂泥坝组的村民生活悄然巨变,泥雨天不沾泥,做饭不冒烟,吃水不用挑,生活比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