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范正宪)不久前发生的“上海法官事件”,抹黑了全国法院形象,使全体法院人为之蒙羞。身为法院大家庭中普通的一员,我深感这类害群之马的行径为人所不齿。追根溯源,还是贪欲在作祟,致使他们逐渐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底线,久而久之,自然就会置道德操守、国家法纪于不顾,从而干出这般龌龊的勾当来,留下永久的耻辱记录。
出身寒微的朱元璋在位居“九五”之后,对官吏们的贪腐行为十分憎恨,他下大决心、用狠功夫惩治腐败,其力度之大、措施之严、手段之残,几欲空前绝后,史学家们为此口水战不断,褒贬各异。且不说他反腐败的成效如何,但他就守廉拒腐方面与官吏们的一次谈话,倒是特别耐人寻味而富有哲理。他说:老老实实地当官,守着自己的俸禄过日子,就像守着“一口井”,井水虽然不满,但可以天天汲取,用之不尽。这个比喻自然贴切,生动形象,可谓一语中的。
其实,朱元璋讲的这个道理,官员们何尝不明白呢。问题在于,贪官污吏们就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贪念而又心存侥幸,自以为手段高明,神鬼不觉,殊不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最终仍难免落得鸡飞蛋打、人财两空的下场。在中国的历史长河里,贪腐者的名字多得不可胜数,列举下来不知要用多长篇幅。若论豪贪巨腐,或要首推和珅。不管是大贪还是小腐,这些人无一例外,都嫌自己的“井围”太小、“井水”不满,从而绞尽脑汁、费尽心机、使尽手段来“掘井蓄水”;他们“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拿着份内的,想着份外的,收着属下的,盯着富豪的,挥霍公家的,贪下国家的。如此这般,经年累月,当他们的“井”被发掘得有如江河湖海之际,“井水”累积得必然喷溅四溢之时,毫无疑问,他们终究只能被淹死其中。无数贪官的人生履历表明,从他们伸出贪婪之手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自掘坟墓了,迟早得把自己埋进去。
我是60后,到明年,工龄即达“而立”了,目前每月工资加津补贴,尚不足2700元,说实话,收入确实不算高。作为农民的儿子,我自幼过惯了苦日子,现在的生活水平较之几十年前,已是天壤之别,我为能进入法院队伍、拥有这样“一口井”而满足。因为,在我生活的山区小县城里,只要家人身体无恙、家里不出意外、不买房、不购车,还是衣食无忧的。于我而言,陋室两间,足以栖身,布衣粗食,宜于身心,安步当车,利于健康,清心寡欲,活得坦然。况且,自己文科出身,既无精明之头脑,又无健硕之躯体,也无谋生之特长,如果靠打工养身恐怕更为艰难。看清了自己之短长,我很珍视“一口井”的存在,从不抱怨井小水浅,而是心存感激,心怀敬畏,奉若神明。
当今社会,物欲膨胀,灯红酒绿,诱惑多多。能否守好人生“一口井”,关键取决于自身的心态。不论身居何职,不管身在何处,保持一颗平常心,淡看一切身外物,不刻意追名逐利,不一心攀富求贵,知足常乐,随遇而安,或许就是个中奥秘。守好人生“一口井”,不让井边生杂草,勿使井中有杂物,常保井水清澈透亮,深可见底,是睿智,是节操,更是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