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民间艺人亮绝技 彰显非遗魅力

宣恩举行非遗文化展演

2013-03-04 09:49
浏览: 671

   

 300民间艺人亮绝技   彰显非遗魅力

演出现场人山人海

 300民间艺人亮绝技   彰显非遗魅力

精彩演出

 300民间艺人亮绝技   彰显非遗魅力

精彩演出

 300民间艺人亮绝技   彰显非遗魅力

精彩演出

 300民间艺人亮绝技   彰显非遗魅力

精彩演出

 300民间艺人亮绝技   彰显非遗魅力

精彩演出

 300民间艺人亮绝技   彰显非遗魅力

演员抽空观看演出

记者 宋文 覃丰收

2月28日上午10点,随着孩子们的欢呼声响起,宣恩县第六届非物质文化展演拉开了序幕。来自湖北省宣恩县、来凤县、湖南省龙山县等地的8个乡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歌舞乐节目相聚在李家河乡,300多名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融合在原生态的曼妙歌舞中。

滚龙连厢引来阵阵喝彩

激情奔放的苗族火鼓首先亮相,演出者边击乐边舞蹈,鼓手腾挪跳跃,鼓钹上下翻飞,鼓声震天,气势雄浑,顿时调动起了现场气氛。之后,憨态可掬的狮子登场,腾空跳跃,嬉戏追逐,又模仿做出看、跑、滚、睡、抖毛等动作,精彩的表演让现场观众频频爆发出掌声。

随后出场的是传统舞蹈----滚龙连厢,72岁的侯安星虽然年事已高,他依然满怀激情地在舞台上边翻滚边打连厢,露了一手绝活。作为道具的连厢长约1米左右,用紫竹制成,竹棍的两端各挖透两个对称的长方形小孔,每孔分别用铁丝串上2至3个铜钱嵌入其中,舞者手持连厢中部,扭动肢体在手、臂、肘、肩、背、腰、脚、膝、腿等9个部位有节奏的敲打,发出“嚓、嚓”的悦耳声响。

这位来自宣恩县李家河乡高桥村的老人,如今是非遗项目“滚龙连厢”的省级传承人。

八宝铜铃让人眼花缭乱

一群舞者头戴三亲五折冠上场了,身着红色罗裙,手摇长约40厘米,两端各有4个马铜铃的精巧八宝铜铃,边舞边唱。铃儿丁当,衣袂飘飘,时而旋转如优美的芭蕾,时而抖动如雄健的摇滚——这就是流传于宣恩酉水流域的古老的八宝铜铃舞。八宝铜铃舞,土称“解钱”,即通过土老司主持的祭祀仪式给土家的先祖神灵送钱。它的仪式共有12步,包括请师、申法、请水、接路、接马、打大卦、架桥、安营、背娃娃、唱神歌、交官钱、送土王,而仪式过程中始终离不开摇铜铃而歌、摇铜铃而舞。

八宝铜铃舞讲究跳三步罡、踏太极图、逆顺旋转等脚下功夫,有田氏三步罡、跨马勒缰、跃马闯滩、卧马骑射、勒马望神等套路组合。舞时摇铃喂马、逗马、上马、跨马、奔马、赛马、下马动作成套,摇铃舞姿丰富多变,有扫堂摇铃、跑马摇铃、转马摇铃等十多种,技巧非凡,动作难度较大,观者有怡然愉悦之感。

三棒鼓惊险刺激

三棒鼓又称为花招鼓,艺人所敲击的鼓不大,三寸多高,二尺来宽,是用三足支架架起,与京韵大鼓、奉调大鼓所用的支架平鼓相同。

三棒鼓表演4人击鼓唱词,4人锣鼓配乐,3人分别耍镰刀,菜刀和斧头,耍镰刀者拿镰刀三把,左右手各执一把,将另一把抛在空中,左右开弓,接住空中镰刀再抛出使之不落地,耍菜刀和斧头的亦如此,也有以三刀代两斧的表演。钢刀斧头在空中欢跳,银光闪闪,左右穿梭,或突然把刀抛得及高,来一个腾空飞脚,转身外摆,继续接刀上抛,令人眼花缭乱,不禁称绝。

据介绍,此次展演节目均为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节目多以民族民间传统舞蹈曲艺素材为基础,选用当地民间流传并通过适度艺术加工的歌曲或自创的民族民间歌曲,整理、提炼、改编的节目旋律优美流畅,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该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统战部长岳东说,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优秀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深入挖掘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县九个乡镇建成集文化科技培训室、书刊阅览室、办公室和多功能活动厅为一体的“三室一厅”标准化综合文化站,成立了民俗文化传习所,在农村小集镇,建立起标准化的村级文化活动广场22个。完善的文化基础设施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如今,八宝铜铃舞、滚龙连厢等已经走进广大群众的生活中,成为群众表演常态化的活动项目,形成了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

据了解,宣恩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自2008年开始至今,已举办六届,共推出作品30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