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纵深】盛宴变“剩宴”:宣恩餐饮消费期待“餐桌革命”

2013-04-18 09:42
浏览: 888

   

【新闻纵深】盛宴变“剩宴”:宣恩餐饮消费期待“餐桌革命”

盛宴变“剩宴”

【新闻纵深】盛宴变“剩宴”:宣恩餐饮消费期待“餐桌革命”

餐馆菜单

记者 余艳芹

核心提示:

在我县的大小餐馆,无从考究的按人配菜消费制让厉行节约变得扑朔迷离。抵制舌尖上的浪费,从文明餐桌上开始。记者探访多家餐馆及市民,透视按人配菜消费制导致的浪费现状,分析探讨点餐制度在我县推行的必要,期待形成文明用餐、厉行节约的新风尚。

盛宴变“剩宴” 按人配菜消费制浪费惊人

宣恩人世代素来热情好客,招待客人时,常常是鸡、鸭、鱼、肉各种各样的火锅齐上阵,尽显土家人的豪气。在宣恩,大小餐馆几百家有余,在沿河路、一线天、双龙湖等地几乎形成餐饮一条街。各家餐馆基本上全部以经营火锅为主,每到用餐时间,生意火爆。

4月12日中午,记者来到城区沿河路某餐馆采访,进门便有餐馆服务员招呼,“你们有几位?吃什么锅?”这已成了宣恩餐馆招待顾客进餐的特色。

酒楼老板李先生介绍,宣恩餐馆过去二十多年都是按人收费,刚开始按一个人2至8元,现在是每人25至80元不等。用他的话说,按人点餐,几个火锅主菜,刚好符合土家人的饮食习惯,既能满足顾客爱面子的心理,同时餐馆也有不菲收入。

记者看到,餐厅内一片狼藉,大部分餐桌只吃了不到一半的饭菜,基本没有打包。服务员胡女士告诉记者:“这种情况很正常,我们都习惯了,每天收桌子的时候,我们都看见好多菜吃都没有吃,宣恩人大部分人可能觉得打包没面子,我们做服务员也不好意思主动让客人打包,就只有把它倒掉,卖给收泔水的人,一天几大桶,看到真的觉得很浪费很可惜。”

记者恰好碰到一位挑泔水的师傅,他告诉记者:“一般只要有七八个包间,再有一个容纳五六桌客人的大厅规模餐馆,一天就要倒掉200多斤剩菜剩饭,按人点菜怎么可能不浪费,我们一般买回家拿来喂猪,这有时候多了猪也吃不完,我们就不得不倒掉了。”

通过对其它多家餐馆的走访,记者发现,我县的餐饮消费基本上是按人收费或者按桌收费。虽然部分餐馆印制的有点菜单,但老板直言不讳地告诉说,在宣恩,点菜单基本上也只是个摆设,很少派得上用场。

抵制舌尖上的浪费 宣恩期待“点菜制”

今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华社一份《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作出批示,要求务必狠杀浪费之风,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随即,“光盘行动”、“文明餐桌行动”、“米粒行动”等系列倡导文明就餐、厉行节俭的相关活动活跃全国各地。

为减少“舌尖上的浪费”,今年我县“两会”期间,在就餐地点安排的会议餐,不提供酒水,餐桌饭菜降低档次,并要求全体参会人员率先践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行动。据某餐厅经理介绍,较往年比,餐桌消费整体下降,至少节约成本30%。

自今年以来,全国各地众多餐饮经营者为顾客提供“半份菜”、“小份菜”、“热菜拼盘”、免费打包等服务,鼓励把没吃完的剩菜打包带走。价格也按照“半份半价,小份适价”的原则收费。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部分餐馆老板为了生意兴隆,将客人吃好、吃剩作为证明份量足、服务态度好的“标准”,从而赢得回头客;消费者也多半是有苦难言肚里咽,这种特殊的按人消费模式,使宣恩餐馆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浪费。

同时,据记者调查了解,在与我县毗邻的恩施、咸丰等兄弟县市,餐饮业是传统与创新并存,在部分餐馆就餐,点菜或者按人收费的消费方式,可以任由顾客自由选择。而在宣恩,记者发现,除了几家大型酒店和快餐店有点菜单外,其它的餐馆基本上不接受点菜制。

某酒店老板告诉记者:“我们要是做点菜,菜做少了,怕顾客觉得我们做生意的小气,宣恩流动人口本来就少,为了留住回头客,我都要给他们多上菜,如果不按人算,我们基本没得利润,没办法,现在什么都涨,生意也难做。”

家住华鑫广场的李先生却不这么认为,他说,“现在按人消费让人觉得像餐馆的一种霸王消费,一般吃饭,如果7个人吃饭,实际上按5个人的份量就够了,在宣恩这种特殊的消费模式下,有时候也是为了面子,我又不得不点7个人的份量,实际上又吃不完,按人消费真是很浪费。”

“我老家的餐馆,都是吃点菜,没有这样按人算,刚来时很不习惯。经常找不着吃饭的地方,吃饭应该是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口味点菜,这种配菜总有自己不爱吃的菜,无形之中浪费了不少东西。”在宣恩上班的外地人罗先生这样说道。

“点菜制”能否点燃“餐桌革命”

宣恩,地处鄂西南边陲,209国道由北向南纵贯全境,正在建设的恩来恩黔高速贯穿其中,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宣恩正稳步向恩施州重要旅游集散地和武陵休闲娱乐之都迈进。但是,目前宣恩的餐饮消费服务水平与整个城镇发展的需求差距越来越大,现状令人堪忧。

记者采访了经营酒楼生意20多年的谭先生。虽然他才40出头,可在餐饮这一行,他算是元老级别的了。

谭先生目前酒楼生意清淡,他告诉记者,“去年全县狠刹‘整酒风’、今年中央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现在我们餐馆生意差很多,我们也正在想法改变餐馆经营模式,但是困难重重。”

据谭先生介绍,如果在宣恩开点菜餐馆,宣恩土家人长期形成的饮食习惯一时难以改变,大部分人在请客吃饭时,爱面子,讲排场。如果按点菜,几个火锅再加上炒菜,有可能所需原材料贵一些,价格就会比按人消费贵,顾客也会有意见,认为餐馆价格不合理,这样他们就会流失客源,因此不敢轻易冒险。

记者调查了解到,心存同样疑虑的不只是谭先生一位,多家餐馆的生意均不同程度受到“整酒风”、“央八条”的影响。某餐馆老板说,“以前我们这里生意好,现在不行了,我们也想做点菜,但是如果在宣恩按点菜消费,餐馆本身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一来餐馆服务员、厨师的配备跟不上。再者是餐馆原材料配备不齐,做我们这行本来就多,宣恩流动人口又少,当天所储备的菜式如果卖不完对我们来说就是一种损失。”

记者走访中也了解到,目前,我县已有几家餐馆开始尝试着做先吃“螃蟹”的人,实行点菜制度。

4月15日下午,记者来到了按点菜就餐的一家名叫“柴火灶”的餐馆。此时正是晚餐时间,虽然该店规模不大,但是生意相当不错。餐馆经营者李先生告诉记者,“经过自己到利川去考察他们做点菜,再加上目前宣恩吃点菜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现在80后、90后的年轻人在外面的时间长,都习惯吃点菜,而且宣恩正在努力打造旅游产业,到时候外地人也习惯点菜,我就想到开个有特色的点菜馆,所以现在生意还算不错,以后会一直按这个模式做下去。”

正在就餐的何先生告诉记者,“在这里吃点菜又实惠又下饭,不仅吃得好,而且不浪费。我是40年代的人,经历过难忘的饥荒时期,看到按人消费的馆子那么浪费,确实很心疼。我觉得在宣恩讲勤俭节约,需要倡导文明就餐,应该尝试吃点菜,吃不完打包回家继续吃。同时餐馆还可以创新经营模式,传统按人点菜,每次菜式一样,吃腻了。”
      在当前全国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大好形势下;在浪费惊人的传统按人消费模式下,多数人认可的点菜制能否点燃宣恩“餐桌革命”,值得我们期待……

采访手记:

据统计,我国餐饮业每年要浪费2000亿元,相当于一年要倒掉2亿多人口的口粮。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成由勤俭败由奢”……,老祖宗说得好。我们虽然逐渐富起来了,但没有理由浪费,更何况不少人经历过饥馑年代,对饥饿有过刻骨铭心的痛苦记忆,更应该敬畏粮食,杜绝浪费。

勤俭节约折射出一个人的文明素养,餐桌文明衡量着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作为正在阔步前进的宣恩,各餐馆能否也与其他大中城市一样,实行点菜制度。摆在全县餐饮行业面前的挑战就是能不能突破传统按人消费的观念,创新与时代、外界接轨的服务新模式,走出绿色、健康、节约的经营路子,使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在餐桌上发扬光大。消费者也应积极行动,让节约观念取代“摆阔、面子”风气。同时,推行勤俭节约、弘扬传统美德需要全民齐行动,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逐步引导群众积极自觉参与。

文明就餐、厉行节约、自觉抵制“舌尖上的浪费”,我们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但是我们坚信,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餐桌点菜做起,勤俭节约之风定会蔚然成风。